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法文化 > 政法论坛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基层
  • 时间:2015-01-14 18:52
  • 来源:
  • 作者:杨 林
  • 字体:【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成为全社会的行为准则,前提是要群众理解和掌握,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基层,在基层生根开花,真正发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功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实践,功在持之以恒,重在全民参与。
    一、强化组织领导,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重要位置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离不开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要切实强化组织领导。一是要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各地州市、各单位应成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二是保障人员、经费的落实。加强组织协调,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支持,确保工作自始至终步调一致、环环相扣。三是通过不同形式统一思想。各级党委要通过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干部大会等形式,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将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进一步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二、加强教育引导,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是前提,认同是关键。要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规律,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切实抓好宣传教育工作。一是要积极组织讲师团、乡镇宣传员进行宣讲。各地州市组织讲师团、乡镇宣传员深入乡村、街道、单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灵活多样的形式,向干部群众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中华传统美德,从“仁义礼智信”的价值标准,到“温良恭俭让”的行为准则,从“忠孝悌慈爱”的为人之道,到“恭宽惠敏信”的为政之要,使人们感受到,核心价值观离你我他并不遥远,就在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二是编写制作各类理论宣传资料。比如,编印下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组织专人编写制作不同体裁的专题片、广播剧、歌舞剧、系列报道等,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三是充分利用各种宣教场地。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阶段的重点工作和社会阶层的精神需求,积极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五进”活动,努力做到深入基层、全员覆盖,不留死角,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握好三个原则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社会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人们的利益诉求多样伴随矛盾频发,思想活跃加速对文化需求的多样,传统社会管理方式适应不了发展形势,旧的办法不管用,新的办法未确立,并形成了农村和城市社区两个薄弱区域。西方社会思潮正日益从文化、制度、意识、观念等层面渗透到各个领域,由此产生的各种价值观的冲突也愈加明显和频繁。因此,在基层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把握三个原则。一是把握全员参与,立足长远的原则。国家的发展目标,社会的价值追求,要想得到实现,就必须与每为个人挂钩起来,让大家都来关心,视之为圭臬,奉之为准则。核心价值观的提升,需要社会各层面共同参与,确保价值理论确实反映基层群体的长远目标,价值观念能够激励人心,引导群体朝理想方向转变行为习惯。二是把握群众化语言,通俗易懂的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出来不易,能真正为群众所掌握并成为价值追求更不易。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所倡导的基本内容对广大党员干部、知识分子来说,好理解亦能够接受。而对普通群众,就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方法、能够理解、接受的语言加以提炼、引导和教化。三是注重时代性,贴近生活的原则。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基本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中国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价值追求。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考虑到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法律观念的强化、民主意识的增强等因素,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融政治治理与个人自律为一体,使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现实社会的各个方面以及社会群体的现实生活中。通过中国梦的直观表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真切地为群众所领会所接受。
    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抓好三个重点群体上下功夫
    核心价值观在基层落地,必须抓住三个重点群体。一是抓好青少年群体。习总书记指出,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寄托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平和精神风貌上。我们要着眼于青少年成长的生理特点、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有针对性地培育核心价值观。人是环境的产物,青少年总是生活在一个个具体的家庭、学校、社会区域中,他们的价值观还不成型,因此,家风、师德、社风等对他们价值观的构建极其重要。二是要抓好领导干部这个群体。领导干部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体,他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践行核心价值观,领导干部是关键。树正气必须先树官风。这不仅是因为践行核心价值观是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基础,是抵御“四风”的精神之盾,更在于领导干部的言行作为,决定着社会风向。三是抓好文化工作者这个群体。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文化工作者培育核心价值观责任重大。文化应该成为产业,但文化产品不能金钱至上。文化是用来育人的,要用道德能量唤醒社会良知。文化工作者如果放弃了价值自觉,遗忘了社会责任,那就如韩愈所说“琬琰易羊皮”---将绝世美玉去换成了廉价品,将助长全社会价值观的迷失。因此,要充分发挥文化工作者在宣传引领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积极作用。
    五、组织实践活动,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实践,功在持之以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信念、信仰、理想和道德等思想意识层面的东西。思想意识的改造和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不断地自觉强化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因此,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作为吸引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参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一是采取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开展新农村文化活动和城市社区文化活动。提炼群众语言,编排丰富多彩的节目、故事、歌曲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及其他媒体播放;利用地方剧团、各类民间文艺演出团体,走农村、进社区演出各类戏曲、舞剧、小品、说唱艺术等,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区集中区、城市广场、农村集聚区,充分利用各类广告媒体、墙体宣传栏等,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要在未成年人教育中,引入符合时代要求的家训家风等优秀传统文化,对未成年人进行良好教育,对未成年人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会生产积极影响。三是开展多种主题创建和先进典型表彰活动,巩固群众的核心价值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身边榜样最具有号召力和感染力。积极推进“道德讲堂”建设,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的创建活动;开展“道德模范”、“十星级文明户”、“十佳行业能手”以及“好家庭、好儿媳、好兄弟、好少年”、“好老人”的“五好”评选表彰。通过一系列“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事迹的学习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
    六、重视民生建设,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不竭动力
    各地州市、各部门要坚持把为民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民生建设,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中。一是要把握群众的期盼。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透。二是办好人民的事。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改善。因此,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各项慧民政策,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不竭动力。
    总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核心价值观在基层落地生根,必须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着手,既弘扬主旋律,又注重“接地气”,让群众自己去发现、去体悟、去感动,才能真正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作者系云南省大理监狱党委委员、政治处主任)